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现场教学>>红色教育>>正文

联系方式


023-65105182

023-65102120


联系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公共管理学院一楼111室



邓小平故居

发布时间:2021-06-22        来源:

  基地介绍:

  邓小平故居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主要景点近20处,如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邓小平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邓小平故里已成为人们追思邓小平足迹、缅怀邓小平丰功伟绩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邓小平故居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10月,被批准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成为四川省第九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12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8年9月,被评选为“天府十大文化地标”。

  景区简介

  2001年6月,为了表达对邓小平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其核心区(830亩)为现已建成的邓小平故里景区。景区按照“保护、发展、美化、繁荣”的方针,对邓小平故居、洗砚池、翰林院子等多处邓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恢复,新建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铜像广场,同时精心培植了各种花草树木,一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已经展现。邓小平故里已成为人们追思邓小平足迹、缅怀邓小平丰功伟绩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景区现有主要景点近20处,如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2013年10月11日,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居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成为四川省第九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标志

  邓小平故里景区 LOGO以"放眼世界、勇闯浪潮"为设计理念,以字母"G"(广安的"广"字的拼音字母"G"作为设计主体)、小平故居(大写意的小平故居,秀丽的山水风光体现邓小平故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书法(潇洒的书法笔触体现广安深厚的文化内涵)、浪潮(奔腾的波浪代表小平同志的改革浪潮)、山水(体现邓小平出生的这片充满无限诗意,无限遐想的锦绣山河之间)、地球(体现一代伟人放眼世界,以博大的胸怀,实事求是的精神,促进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设计元素,生动诠释了一代伟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联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邓小平故里良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山水风光。

  小平故居

  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邓小平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一座普通农家三合院里。 邓家老院子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7间,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充满浓郁的蜀乡风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层层,夏日荷叶青青,稻花飘香。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这里。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于故居的北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15个春秋。邓家老院子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1998年2月亲笔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的匾额。正堂屋是当年邓家接待客人的地方,正堂左边居室是小平祖母戴氏的住房,右边是小平父母的居室,挨近父母居室的是弟弟邓垦、邓先治的住房。室内分别存放着红色柏木雕花床和简单的衣柜桌凳。北转角是邓家饭厅,存放着一张普通的方桌和凳子,当年邓家十几口人在这里用餐,饭厅后侧是厨房和猪牛圈。东南转角处是邓家的作坊屋,很宽大,一分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为酒坊。粉坊内至今还存放着一副石磨。南北厢房造型格局基本相同。南厢房一共三间,两边是客厅,中间是过厅。北厢房一共五间,紧挨饭厅的那间房屋是小平当年的起居之所,约20平方米,里面存放着小平当年降生的雕花木床及衣柜,靠窗户边摆着十分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一张桌子和凳子,桌面上小平当年读书习文用过的油灯和纸、笔、砚至今尚存。其余四间分别为横堂屋,是姐姐邓先烈,妹妹邓先芙、邓先群的住房和堆放农具的地方。 邓小平虽然在故居生活只有短短的15个春秋,但养育之地却令伟人终身难忘,后来他一再嘱托“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这句话也成为广安市人民政府的故居内原设有三个图片展室、七个文物展室。陈列主要分“革命年代”、“建国时期”、“动乱岁月”、“开创新时期”、“外事活动”、“休戚与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个部分,展现了伟人光辉的革命历程。今天重新拜访这座被当地称为“邓家老院子”的三合院,只见粉墙黛瓦、木柱石础、青石铺地、院内铁树绽花、屋后竹影婆娑,庭前河塘泛绿等自然景色蔚为奇观,与四周相映成趣,充盈着浓郁的蜀乡风情。据说,这院子是经过了邓家祖辈三代人的努力方才建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十七间瓦房。北厢房是邓小平曾祖父邓心早所建,距今约二百年;正房是他祖父邓克达所建,距今一百多年;南厢房是他父母所建。解放前邓小平祖辈三代就住在这里。邓小平在此度过了十五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反映邓小平故居的美术作品众多,以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邓小平故居》最为有名。

  故居构成

  如今,邓小平旧居里辟有三个图片展室,七个文物展室。第一图片室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年代”共十八幅照片。最珍贵的照片有三幅:一幅是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留影,当时只有十六岁,戴一顶呢帽、西装革履,英俊潇洒,成稳而有大志;二幅是邓小平与叔叔邓绍圣(革命烈士)在法国时留影;三幅是旅法共青团支部成员留影,这幅照片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知识分子献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迈英姿。后三部分是“建国以来”、“动乱岁月”、“开创新时期”。主要介绍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共商国是,表现邓小平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第二展室分八部分:一部分题为“外事活动”,共三十一幅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邓小平不但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外交家,他接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密特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美国会见了美国总统卡特等国外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第三展室分四部分:“前言”、“亲切关怀”、“乡音乡情”、“情系牌坊”。主要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王震、邹家华、张震、李沛瑶等关心广安发展建设的老照片;“乡音乡情”部分因小平同志14岁离开后,没有再回过家乡,这里展存的是邓小平家人:弟弟邓垦回到家乡后与家乡人民亲切交谈的情景,还有妹妹邓先芙、女儿邓琳、儿子邓朴方、小女邓荣回到家乡时留影。天气晴朗时,驻足故居正门远眺,可看见一座时起时伏,中高两低的大山,人们称之为“笔架山”。旧居后院五十米处,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时而鱼儿跃出水面。据说,这条小溪就是邓小平儿时游泳戏水的地方。

  故居说明

  ① 邓小平于1904年8 月22 日出生在故居的右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的14春秋,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邓小平青少年文化遗迹,小平故里主题文化旅游的依据,具有重要文史和旅游价值。② 小平故居为邓小平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所建,正如季富政《小平故居民俗风》一文所说"邓家三代人三排房犹如时代阶梯,一排房一个样,渐自昭示时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又以一个普通人家三合院的形成,以一个家庭住宅变化,不仅在四川民居一段时期以来的衍变上浓缩了这一过程,具有深刻的民俗文化意义。③ 与邓小平青少年生活相关的遗迹很多,故居所在的协兴镇范围内有邓家老院子,清水塘,节孝牌坊,神道碑,邓小平就读的翰林院私塾,北山小学旧址,旧貌犹存的协兴老街、佛手山等;广安市城区有邓小平曾经就读的广安高等小学堂旧址,广安国立中学堂旧址,邓小平离开广安赴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时的东门码头旧址等。特别是协兴老街,北山小学旧址,是邓小平读书生活纪念地,邓小平走过的石板路,古街民居特色保存较好,具有较大旅游价值。邓小平故居,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十多年来,故居每年接待游人40余万人次,成为中外游客参观瞻仰的胜地。

  主要景点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经中共中央批准建设,陈列馆的外观由上海现代设计集团邢同和大师领衔设计,占地约8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亿元。设计创作理念采用传统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体现小平参加革命后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其中陈列室的三个斜坡屋面寓意小平三落三起不平凡的革命历程,中间高耸的建筑为“丰碑”,表示着小平辉煌的历史功绩及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由江泽民题写馆名。陈列馆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是以纪念邓小平为专题的博物馆。馆内以大量的图片、实物、文献、多媒体以及世界一流的数学化电影,全方位再现了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一生。2005年荣获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精品评选特别奖。

  邓小平缅怀馆

  展览主题为“小平,您好”,意在突出展示政坛之下的平民邓小平,表达“人民领袖人民爱”。整个展览是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基本陈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基础上,对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完整补充,让人们更加了解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世界。

  邓小平铜像广场

  广场占地26亩,三面环山,状如座椅。邓小平铜像矗立在约5亩的草坪中间,铜像座北朝南,座落在这绿色幽静古木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既庄严肃穆,又亲切自然,给人以回家的感觉。

  翰林院子

  翰林院子座西朝东,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是一个大而气派的四合院。整个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间,由朝门、戏楼、厅堂和厢房组成,建筑十分精美,雕刻颇具特色。朝门外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雕塑家钱绍武书写的“翰林院子”金匾,朝门口一对大狮子蹲立两侧,其规模和布局充分体现了翰林院子当年主人的身份。邓小平5岁入翰林院子发蒙读书,学名邓先圣。2002年12月,翰林院子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蚕房院子

  是邓氏家族养蚕、缫丝的作坊,建于清朝末年,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现设有序厅、展厅、蚕房、蔟室、缫丝、织绸、蚕丝历史文化、蚕丝科普、丝绸旅游商品等展室。2002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家老井

  邓家老井是明朝时邓家先祖迁入广安时挖掘的,距今已有500多年。老井直径约1米,如同一面古老的青铜宝镜镶嵌在荷叶青青的水田间,清明如鉴。更为奇特的是,井水常年充沛,水面始终高出地平面60厘米,溢出井沿,涓涓流淌,终年不断。井水冬天温润而热乎,夏日甘冽而冰凉,且水质纯净,清润可口。这清冽的井水,养育了一代伟人邓小平,邓小平喝着邓家老井的水,一直到他离开家乡。

  清水塘

  塘面积约21亩,形状恰似中国地图。儿时的邓小平放学归来,三五个小孩邀约在一起,经常在池塘里穿梭游泳,或相互嬉戏,或潜水捉鱼……,清水塘伴随小平度过了欢乐的童年。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可见,邓小平从小就胸怀祖国,在家乡的清水塘里游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放牛坪:是邓小平少年时期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右边的建筑是“老井茶馆”,主要是取用邓家老井的井水来沏茶,让人们在这里饮水思源。放牛坪是牌坊村孩子们放牛的地方,也是童年小平经常玩耍的地方。放牛坪上,曾经留下邓小平矫健的身影和琅琅书声。

  神道碑

  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的。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字逊斋,号梦岩,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进士及弟,入翰林院授以编修,后升为侍讲学士,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升任大理寺正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邓时敏为官忠耿,刚果持正,政绩斐然,声然远播。年老后乞休,返乡卒于家,诰授通奉大夫。

  神道碑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碑高约5米,碑石上竖正书“诰授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公神道”。额上雕龙极富动感,龙头戏珠,珠中阳刻一“圣”字,碑立在贔屭(拼音:Bìxì)上(这个看似乌龟的动物叫贔屭,龙头龟身,传说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力大无穷),碑两侧分别立一望柱,云龙雕刻造型甚美。柱顶分别雕刻蹲立石狮。此碑在《广安州新志·金石志》上有载。遗憾的是,原碑在“文革”中被毁。此碑于2000年重建,2003年3月修复完善。神道碑也是童年邓小平常去游玩的地方。在牌坊村,当时大人们是不准小孩爬上贝贝贝尸贝去玩耍的,怕惹恼神灵,招来是非。但邓小平却不信,他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大的本事吗,我不信,我要爬上去试试。”邓小平成为全村第一个敢爬上神道碑的孩子。

  德政坊

  离神道碑约100米处的牌坊叫德政坊,它与神道碑一样,是当时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赐造的。牌坊村正是由于有了这座牌坊而得名。原牌坊在文革期间被毁,此牌坊于2002年8月在原址按原牌坊形质复建。牌坊高12米,宽10米,四柱三间,三重檐,中脊有镂空雕饰,两端有鸱吻与坊盖之翘首对应。中门横跨宽4米,两对抱鼓石上分别刻有“双狮滚带”等多种浅浮雕图案。中门上方横额上正书“德政坊”、“功勒金石”。两侧门较之中门略低、略窄,门上镶嵌石板,石板上透雕各种花卉图案;并书有“恭谦”、“正直”、“咏仁”、“讼理”。四根方形枋柱竖立于地面四块长方形整石之上,枋柱上分别镂刻楹联:“宏扬法典千秋伟业,造福黎民一代名臣”;“敏思勤行盛德若愚,为善最乐诗书传家”。楹联和横批都是邓时敏一生功绩与德行的写照。横梁的两边分别雕饰人物群像浮雕,整座石坊给人以恢宏庄重之感,浮雕图案不仅玲珑剔透,而且题材十分丰富,人物主体内容主要取材于戏剧,有的出自于神话小说或民间故事,造形生动,个性鲜明,内涵丰富。

  百花潭

  潭内种植有许多观赏荷花,初夏时节,碧荷连天、绿满大地、莲花朵朵,香飘满园。轻风吹过,花儿娇羞欲语、随风起舞、揺曵生姿,为这宁静的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的生机和灵气。由此让不禁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洗砚池

  因其形状似砚台而得名,面积约8亩,邓小平儿时常在这里取水研墨习字,并在池中洗笔。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捐资60万元按照原貌修复。池中种植了近千株观赏藕,并放养了一批观赏鱼。

  佛手山

  位于广安区协兴镇果山村,距邓小平故居3公里。小平同志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邓家先孺的墓地就坐落在佛手山的半山腰处,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佛手山满山遍野种植了广柑、柚子、蜜桃、枇杷等水果,一年四季群花争艳,瓜果飘香,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牌坊村

  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2年,为安置邓小平故里景区内搬迁农户,按照四川省委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修建了牌坊新村。牌坊新村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游客观光休闲的重要基地。

  协兴老街

  协兴之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协兴古为望溪乡,原来仅在靠北方设有场镇,称为"旧市",约有一百余家店户。随着经济的发展,"旧市"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赶场交易的需要,清同治(1862年~1874年)后在南面增设"新市",增开了店户80余家,它与"旧市"相距仅数十步,取"同心协力,发达兴旺"之意,故名协兴。历史上沿袭俗称协兴场。


上一条:重庆抗战教育博物馆 下一条:红岩革命纪念馆

邓小平故居

2021-06-22

  基地介绍:

  邓小平故居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主要景点近20处,如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邓小平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邓小平故里已成为人们追思邓小平足迹、缅怀邓小平丰功伟绩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邓小平故居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10月,被批准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成为四川省第九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12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8年9月,被评选为“天府十大文化地标”。

  景区简介

  2001年6月,为了表达对邓小平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其核心区(830亩)为现已建成的邓小平故里景区。景区按照“保护、发展、美化、繁荣”的方针,对邓小平故居、洗砚池、翰林院子等多处邓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恢复,新建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铜像广场,同时精心培植了各种花草树木,一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已经展现。邓小平故里已成为人们追思邓小平足迹、缅怀邓小平丰功伟绩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景区现有主要景点近20处,如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2013年10月11日,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居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成为四川省第九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标志

  邓小平故里景区 LOGO以"放眼世界、勇闯浪潮"为设计理念,以字母"G"(广安的"广"字的拼音字母"G"作为设计主体)、小平故居(大写意的小平故居,秀丽的山水风光体现邓小平故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书法(潇洒的书法笔触体现广安深厚的文化内涵)、浪潮(奔腾的波浪代表小平同志的改革浪潮)、山水(体现邓小平出生的这片充满无限诗意,无限遐想的锦绣山河之间)、地球(体现一代伟人放眼世界,以博大的胸怀,实事求是的精神,促进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设计元素,生动诠释了一代伟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联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邓小平故里良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山水风光。

  小平故居

  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邓小平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一座普通农家三合院里。 邓家老院子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7间,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充满浓郁的蜀乡风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层层,夏日荷叶青青,稻花飘香。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这里。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于故居的北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15个春秋。邓家老院子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1998年2月亲笔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的匾额。正堂屋是当年邓家接待客人的地方,正堂左边居室是小平祖母戴氏的住房,右边是小平父母的居室,挨近父母居室的是弟弟邓垦、邓先治的住房。室内分别存放着红色柏木雕花床和简单的衣柜桌凳。北转角是邓家饭厅,存放着一张普通的方桌和凳子,当年邓家十几口人在这里用餐,饭厅后侧是厨房和猪牛圈。东南转角处是邓家的作坊屋,很宽大,一分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为酒坊。粉坊内至今还存放着一副石磨。南北厢房造型格局基本相同。南厢房一共三间,两边是客厅,中间是过厅。北厢房一共五间,紧挨饭厅的那间房屋是小平当年的起居之所,约20平方米,里面存放着小平当年降生的雕花木床及衣柜,靠窗户边摆着十分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一张桌子和凳子,桌面上小平当年读书习文用过的油灯和纸、笔、砚至今尚存。其余四间分别为横堂屋,是姐姐邓先烈,妹妹邓先芙、邓先群的住房和堆放农具的地方。 邓小平虽然在故居生活只有短短的15个春秋,但养育之地却令伟人终身难忘,后来他一再嘱托“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这句话也成为广安市人民政府的故居内原设有三个图片展室、七个文物展室。陈列主要分“革命年代”、“建国时期”、“动乱岁月”、“开创新时期”、“外事活动”、“休戚与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个部分,展现了伟人光辉的革命历程。今天重新拜访这座被当地称为“邓家老院子”的三合院,只见粉墙黛瓦、木柱石础、青石铺地、院内铁树绽花、屋后竹影婆娑,庭前河塘泛绿等自然景色蔚为奇观,与四周相映成趣,充盈着浓郁的蜀乡风情。据说,这院子是经过了邓家祖辈三代人的努力方才建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十七间瓦房。北厢房是邓小平曾祖父邓心早所建,距今约二百年;正房是他祖父邓克达所建,距今一百多年;南厢房是他父母所建。解放前邓小平祖辈三代就住在这里。邓小平在此度过了十五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反映邓小平故居的美术作品众多,以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邓小平故居》最为有名。

  故居构成

  如今,邓小平旧居里辟有三个图片展室,七个文物展室。第一图片室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年代”共十八幅照片。最珍贵的照片有三幅:一幅是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留影,当时只有十六岁,戴一顶呢帽、西装革履,英俊潇洒,成稳而有大志;二幅是邓小平与叔叔邓绍圣(革命烈士)在法国时留影;三幅是旅法共青团支部成员留影,这幅照片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知识分子献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迈英姿。后三部分是“建国以来”、“动乱岁月”、“开创新时期”。主要介绍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共商国是,表现邓小平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第二展室分八部分:一部分题为“外事活动”,共三十一幅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邓小平不但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外交家,他接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密特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美国会见了美国总统卡特等国外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第三展室分四部分:“前言”、“亲切关怀”、“乡音乡情”、“情系牌坊”。主要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王震、邹家华、张震、李沛瑶等关心广安发展建设的老照片;“乡音乡情”部分因小平同志14岁离开后,没有再回过家乡,这里展存的是邓小平家人:弟弟邓垦回到家乡后与家乡人民亲切交谈的情景,还有妹妹邓先芙、女儿邓琳、儿子邓朴方、小女邓荣回到家乡时留影。天气晴朗时,驻足故居正门远眺,可看见一座时起时伏,中高两低的大山,人们称之为“笔架山”。旧居后院五十米处,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时而鱼儿跃出水面。据说,这条小溪就是邓小平儿时游泳戏水的地方。

  故居说明

  ① 邓小平于1904年8 月22 日出生在故居的右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的14春秋,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邓小平青少年文化遗迹,小平故里主题文化旅游的依据,具有重要文史和旅游价值。② 小平故居为邓小平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所建,正如季富政《小平故居民俗风》一文所说"邓家三代人三排房犹如时代阶梯,一排房一个样,渐自昭示时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又以一个普通人家三合院的形成,以一个家庭住宅变化,不仅在四川民居一段时期以来的衍变上浓缩了这一过程,具有深刻的民俗文化意义。③ 与邓小平青少年生活相关的遗迹很多,故居所在的协兴镇范围内有邓家老院子,清水塘,节孝牌坊,神道碑,邓小平就读的翰林院私塾,北山小学旧址,旧貌犹存的协兴老街、佛手山等;广安市城区有邓小平曾经就读的广安高等小学堂旧址,广安国立中学堂旧址,邓小平离开广安赴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时的东门码头旧址等。特别是协兴老街,北山小学旧址,是邓小平读书生活纪念地,邓小平走过的石板路,古街民居特色保存较好,具有较大旅游价值。邓小平故居,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十多年来,故居每年接待游人40余万人次,成为中外游客参观瞻仰的胜地。

  主要景点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经中共中央批准建设,陈列馆的外观由上海现代设计集团邢同和大师领衔设计,占地约8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亿元。设计创作理念采用传统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体现小平参加革命后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其中陈列室的三个斜坡屋面寓意小平三落三起不平凡的革命历程,中间高耸的建筑为“丰碑”,表示着小平辉煌的历史功绩及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由江泽民题写馆名。陈列馆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是以纪念邓小平为专题的博物馆。馆内以大量的图片、实物、文献、多媒体以及世界一流的数学化电影,全方位再现了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一生。2005年荣获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精品评选特别奖。

  邓小平缅怀馆

  展览主题为“小平,您好”,意在突出展示政坛之下的平民邓小平,表达“人民领袖人民爱”。整个展览是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基本陈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基础上,对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完整补充,让人们更加了解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世界。

  邓小平铜像广场

  广场占地26亩,三面环山,状如座椅。邓小平铜像矗立在约5亩的草坪中间,铜像座北朝南,座落在这绿色幽静古木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既庄严肃穆,又亲切自然,给人以回家的感觉。

  翰林院子

  翰林院子座西朝东,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是一个大而气派的四合院。整个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间,由朝门、戏楼、厅堂和厢房组成,建筑十分精美,雕刻颇具特色。朝门外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雕塑家钱绍武书写的“翰林院子”金匾,朝门口一对大狮子蹲立两侧,其规模和布局充分体现了翰林院子当年主人的身份。邓小平5岁入翰林院子发蒙读书,学名邓先圣。2002年12月,翰林院子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蚕房院子

  是邓氏家族养蚕、缫丝的作坊,建于清朝末年,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现设有序厅、展厅、蚕房、蔟室、缫丝、织绸、蚕丝历史文化、蚕丝科普、丝绸旅游商品等展室。2002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家老井

  邓家老井是明朝时邓家先祖迁入广安时挖掘的,距今已有500多年。老井直径约1米,如同一面古老的青铜宝镜镶嵌在荷叶青青的水田间,清明如鉴。更为奇特的是,井水常年充沛,水面始终高出地平面60厘米,溢出井沿,涓涓流淌,终年不断。井水冬天温润而热乎,夏日甘冽而冰凉,且水质纯净,清润可口。这清冽的井水,养育了一代伟人邓小平,邓小平喝着邓家老井的水,一直到他离开家乡。

  清水塘

  塘面积约21亩,形状恰似中国地图。儿时的邓小平放学归来,三五个小孩邀约在一起,经常在池塘里穿梭游泳,或相互嬉戏,或潜水捉鱼……,清水塘伴随小平度过了欢乐的童年。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可见,邓小平从小就胸怀祖国,在家乡的清水塘里游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放牛坪:是邓小平少年时期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右边的建筑是“老井茶馆”,主要是取用邓家老井的井水来沏茶,让人们在这里饮水思源。放牛坪是牌坊村孩子们放牛的地方,也是童年小平经常玩耍的地方。放牛坪上,曾经留下邓小平矫健的身影和琅琅书声。

  神道碑

  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的。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字逊斋,号梦岩,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进士及弟,入翰林院授以编修,后升为侍讲学士,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升任大理寺正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邓时敏为官忠耿,刚果持正,政绩斐然,声然远播。年老后乞休,返乡卒于家,诰授通奉大夫。

  神道碑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碑高约5米,碑石上竖正书“诰授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公神道”。额上雕龙极富动感,龙头戏珠,珠中阳刻一“圣”字,碑立在贔屭(拼音:Bìxì)上(这个看似乌龟的动物叫贔屭,龙头龟身,传说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力大无穷),碑两侧分别立一望柱,云龙雕刻造型甚美。柱顶分别雕刻蹲立石狮。此碑在《广安州新志·金石志》上有载。遗憾的是,原碑在“文革”中被毁。此碑于2000年重建,2003年3月修复完善。神道碑也是童年邓小平常去游玩的地方。在牌坊村,当时大人们是不准小孩爬上贝贝贝尸贝去玩耍的,怕惹恼神灵,招来是非。但邓小平却不信,他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大的本事吗,我不信,我要爬上去试试。”邓小平成为全村第一个敢爬上神道碑的孩子。

  德政坊

  离神道碑约100米处的牌坊叫德政坊,它与神道碑一样,是当时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赐造的。牌坊村正是由于有了这座牌坊而得名。原牌坊在文革期间被毁,此牌坊于2002年8月在原址按原牌坊形质复建。牌坊高12米,宽10米,四柱三间,三重檐,中脊有镂空雕饰,两端有鸱吻与坊盖之翘首对应。中门横跨宽4米,两对抱鼓石上分别刻有“双狮滚带”等多种浅浮雕图案。中门上方横额上正书“德政坊”、“功勒金石”。两侧门较之中门略低、略窄,门上镶嵌石板,石板上透雕各种花卉图案;并书有“恭谦”、“正直”、“咏仁”、“讼理”。四根方形枋柱竖立于地面四块长方形整石之上,枋柱上分别镂刻楹联:“宏扬法典千秋伟业,造福黎民一代名臣”;“敏思勤行盛德若愚,为善最乐诗书传家”。楹联和横批都是邓时敏一生功绩与德行的写照。横梁的两边分别雕饰人物群像浮雕,整座石坊给人以恢宏庄重之感,浮雕图案不仅玲珑剔透,而且题材十分丰富,人物主体内容主要取材于戏剧,有的出自于神话小说或民间故事,造形生动,个性鲜明,内涵丰富。

  百花潭

  潭内种植有许多观赏荷花,初夏时节,碧荷连天、绿满大地、莲花朵朵,香飘满园。轻风吹过,花儿娇羞欲语、随风起舞、揺曵生姿,为这宁静的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的生机和灵气。由此让不禁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洗砚池

  因其形状似砚台而得名,面积约8亩,邓小平儿时常在这里取水研墨习字,并在池中洗笔。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捐资60万元按照原貌修复。池中种植了近千株观赏藕,并放养了一批观赏鱼。

  佛手山

  位于广安区协兴镇果山村,距邓小平故居3公里。小平同志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邓家先孺的墓地就坐落在佛手山的半山腰处,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佛手山满山遍野种植了广柑、柚子、蜜桃、枇杷等水果,一年四季群花争艳,瓜果飘香,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牌坊村

  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2年,为安置邓小平故里景区内搬迁农户,按照四川省委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修建了牌坊新村。牌坊新村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游客观光休闲的重要基地。

  协兴老街

  协兴之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协兴古为望溪乡,原来仅在靠北方设有场镇,称为"旧市",约有一百余家店户。随着经济的发展,"旧市"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赶场交易的需要,清同治(1862年~1874年)后在南面增设"新市",增开了店户80余家,它与"旧市"相距仅数十步,取"同心协力,发达兴旺"之意,故名协兴。历史上沿袭俗称协兴场。